淘寶同學犯暈,阿里師生能行?對教育電商化和移動化的幾個想法
文/ 陳思宇(蜻蜓互動CEO)
最近的教育移動應用,除了作業類移動應用、師生溝通類應用的新產品不斷,阿里大概在1個月前也低調“殺入”,推出阿里師生(虎嗅注:阿里師生是一款針對幼兒園、小學、初高中階段的家校溝通互動產品,包含通知、消息、通訊錄、班級群、應用中心等功能,希望構建教育信息化應用的入口),顯然也盯緊這個社交應用的教育入口——巨頭介入、行業新品不斷出現也說明了越來越多人覺察到這個市場的潛力。
阿里的基因是電商,用電商的思維來做教育順理成章,畢竟這是阿里帝國傲視天下的資本:一手握著流量資源,另一手握著教育供應商的資源,中間是阿里的教育電商生態。但關鍵的問題是:
淘寶同學讓我們反思教育電商化是否合理?阿里師生的推出又讓我們想到誰才會成為“移動教育入口”的贏家?
淘寶同學“線上線下教育雙重運營模式”為啥行不通?
阿里師生推出之前,重頭戲是淘寶同學,帶著一致的電商思維和風格,先將優米網、滬江教育、環球網校等線上教育招募上線,然后將傳統教育機構整合進去,出現了驚人的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雙重運營的模式;另一手則從淘寶將流量導入,企圖將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一網打盡。
教育能不能用電商模式來做?其實這應該是阿里沒想好也沒理清思緒的事情,從淘寶同學一年來的運營看,確實有三件事沒想好:
其一、教育是服務,而非實物產品;同時教育又是非標準化的服務,和經營標準化的淘寶商品不是一回事。淘寶成功建立起典范的電商生態系統——導購、支付、交易、評價,是建立在標準化商品的實物之上,非標準化產品幾乎用不上;另一個角度來看,服務領域做成功的58同城、滴滴打車、大眾點評,他們的成功在于建立起自己一套新生態,叫O2O也好,叫用戶和服務的連接也好,但絕不是電商,他們另立生態是因為電商生態系統不適合做服務。
其二、教育是區域性很強的行業,深圳的用戶不會跑去廣州上課,甚至不在一個區的都很少跨區上課。據業內數據統計,高達70%的用戶只選擇住所附近享受各類服務,這也是為什么做服務的互聯網公司,通常把自己定義前加上“本地”生活服務。與此相關的是物流,電商重物流,因電商模式通過強大的物流系統將商品送達,把區域和空間的問題解決了。但是,電商物流不能運送服務。
其三、教育服務是個性化產品,標準化之后市場空間極小。教育個性化的問題,教育場景的問題,用戶體驗的問題,用線上技術來解決,難度比想像要大很多。在線教育最大的問題是同時要完成兩件事——除了建立一套生態系統,還要改造傳統教育產品本身,阿里電商解決前一個問題,用了幾乎十年的時間。
從淘寶同學運營的過程可見在上述兩個問題的思路和他們的糾結程度。
去年8月,淘寶同學上線之后不久,就發現了第一個問題,非標準化要變成標準化,否則阿里電商這套生態有沖突,運營上也有沖突。而唯一能標準化的是在線教育,當然,“物流”問題也順便解決了。為此,阿里在去年10月粗暴地把線下的教育服務提供商份通通踢了出去。于是我們看到了淘寶同學現在的樣子,清一色標準化的線上錄播課程。至此,個性化的教育變成了標準的、沒有互動的線上課程。(話說回來,淘寶同學當時在線教育和線下教育出現在同一平臺的時候,確實讓人震驚了好幾天)
接著,現實的交易量讓淘寶同學沮喪,他們發現了教育用戶群體難搞,線上教育市場極小,教育沒那么簡單。教育服務個性化、教育場景的問題是標準化錄播課程無法解決的。如果連場景都沒有,如何和線下教育相比?何談顛覆傳統教育?
于是,淘寶同學再出新招,封閉半年開發出直播課堂,讓老師直接在線上上課,試圖構建起離真實場景不遠的線上教學直播系統。這套系統極其復雜,要知道,這是一個需要解決場景、輸入、互動問題的巨大軟件系統,擁有數十萬行的代碼量(蜻蜓互動有幸在數年前就做了一套,封閉了兩年才做出來,以阿里的實力,用了半年)。但是你期望一個老師會學習軟件,然后才去教學?你期待一個學生會主動去學習,如何將難懂的數理化符號輸入,然后問線上的老師?如果連這個簡單的事情都沒做到,又何談教學場景的用戶體驗!
相對淘寶同學,阿里師生更靠譜,但同樣問題滿滿
在淘寶同學運營了近一年之后,阿里推出阿里師生。個人看來,阿里師生是最接近教育本質的一次,也是最靠譜的一次。
盡管如此,阿里師生在某些方面仍顯示換亂和缺乏。
首先,阿里師生是往移動互聯網的方向做,如果在手機上做電商,那么不僅在網頁端做電商的問題仍然存在,搬到手機上做,更是死路。?
其次,如果做成O2O的模式,需要線下的整合,且不說阿里是否打算建起一個offline的團隊來整合傳統教育資源。就先說移動端的用戶,能否從線上找來用戶,目前僅這一點對阿里來講都是不現實的。
O2O模式對線下團隊要求很高,總結起來:須具備兩種能力,一是online的能力,是互聯網的思維能力,是企業的基因;一是Offline的能力,是傳統的能力,是兩者不同思維的碰撞和兼容。教育服務產品的非標準化與地域性對線下能力的要求,對于互聯網公司來說,顯然是個考驗。
移動教育入口之爭誰將勝出?教育的規模的垂直平臺公司
更重要的,線下教育的本地化特點、對線下教育的理解、對傳統教育資源的整合都是門檻。以教育溝通類企業為例子來看,傳統的校訊通企業等渠道積累的用戶已經是上億的級別,但要整合、改變原來的商業模式,沒有商業變現的落地,整合和突破就變成是理論上的。?
未來可見的結果是,誰將用戶和教育服務連接做好,連接得更便捷、更高效、路徑更短、體驗更完美,誰將是移動教育的贏家。盡管各種在線教育熱鬧非凡,但用online的方式將傳統offline滅殺,未來無數年都不會發生。
進入O2O時代,如果說過去巨頭可以復制線上的應用,滅殺了聯眾、逼死了開心,現在卻無法再抄襲滴滴打車,無法復制大眾點評,也無法逼死58同城,因為他們都有offline和垂直化的壁壘。O2O的垂直化、本地化、和整合的服務或千差萬別、或個性化十足,需要Offline和垂直的專業化積累。
但教育確實沒有出現一家規模的垂直平臺公司,好在巨頭們紛紛插手,移動互聯教育的爭奪會因巨頭的加入而更引人注目。以個人的觀點,移動教育入口之爭誰將勝出,三兩年內應該會見分曉。
最后,再給自己打個廣告,蜻蜓互動很早就在國內推出家校溝通App,近期面向全國招募區域合伙人活動,有興趣的歡迎關注我們的微信賬號:蜻蜓互動 /qingtinghd ,微博:蜻蜓互動
|